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屏蔽、绝缘层、绝缘屏蔽、外导体、铜带绕包、包带、玻纤保护层和外护层,内导体与外导体分别采用紧压型线绞合结构,内导体的外径不大于6.9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内导体与外导体绞合紧凑,在同等截面电阻相同的情况下,外径比常规绞合导体小,所得电缆外径小,成本低,安装使用便捷,表面更光滑、没有缝隙,外导体与内导体内外互联,起到内导体屏蔽作用的同时并均化了内导体电场强度,在直流耐压试验21kV/5min不击穿且‑276℃超低温下拉伸不开裂,不易发热过载,电性能稳定,使用寿命较长,适用于超低温场合。
公开号:CN214336436U
申请号:CN202120308546.9U
申请日:2021-02-0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吴国良;徐静;盛金伟;丁红梅;柴相花;张慎学
申请人:Far East Cable Co Ltd;New Far East Cable Co Ltd;Far East Composite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1B11-1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
[n0002] 随着清洁能源LNG(英文全称:Liquefied Natural Gas,中文全称:液化天然气)的深入应用,一些大型LNG运输船、LNG岸基存储罐、LNG配送泵站等的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需求量逐年增加。氟利昂液化天然气、液氮、液氦、液氧、液氢等超低温介质环境(-100~-270℃),常见的低温电缆承受的温度范围一般为-40℃~-60℃,将其应用到超低温环境下,绝缘层及护套层会变硬、变脆甚至出现开裂的现象,带来了安全隐患。
[n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n0005] 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外导体、铜带绕包、包带、玻纤保护层和外护层;所述内导体与外导体分别采用紧压型线绞合结构,内导体的外径不大于6.9mm,由内导体、屏蔽和绝缘层组成的绝缘线芯的外径不大于11.1mm。
[n0006] 进一步的的,所述内导体采用1+6的紧压型线绞合结构,所述内导体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一根直径2.66mm的软圆铜丝,外层采用6根2.1*3.23mm梯形型线紧压绞制于软圆铜丝外部,外层绞向为左向,内导体的外层节距为82~117mm,确保内导体绞合更紧密、圆整,单丝间隙小,具有结构紧凑、外径小、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带绕包于内导体外部再经烧结而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7.1mm,聚酰亚胺薄膜带具有厚度薄、重量轻、介质损耗低且受温度和信号频率变化的影响小、介电常数稳定、耐高低温性能优异、耐候性能好等特点。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的最薄点厚度控制在1.70-1.75mm,平均厚度1.8-2.0mm;绝缘层厚度能够保证电缆具有较高的绝缘电阻、耐电压强度及低的介电损耗、抗击穿性能优越,提高电缆的安全性能和保持电缆传输的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屏蔽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绕包于绝缘层外部再经烧结而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1.2mm。由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烧结形成的绝缘屏蔽的绝缘电阻大、耐电压强度高,能有效隔绝绝缘层与外导体间感应电流,保障电缆电性能稳定,提高产品的使用稳定性。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外导体采用15根0.72*2.65mm型线导体紧压绞合而成,绞合节距为164~190mm,绞合外导体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2.6mm;外导体与内导体内外互联,起到内导体屏蔽作用的同时并均化了内导体电场强度,外导体绞合紧凑、表面光滑、圆整。
[n0011] 进一步的,所述铜带绕包采用0.1mm屏蔽用软铜带间隙绕包而成,间隙搭盖率-100%,确保外导体缠绕紧密、无跳浜、均匀场强效果。
[n0012] 进一步的,所述包带采用0.05mm薄型阻燃布带绕包而成,包带绕包于铜带绕包外部,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3.3mm。
[n0013] 进一步的,所述玻纤保护层采用高强玻璃纤维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95%,节距30~40mm,编织角度为40°~50°,编织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3.7mm。由高强度玻璃纤维丝编织成的玻纤保护层,在外护层失效情况下,能有效保护电缆内部正常运行,提高产品的使用稳定性。
[n0014]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层采用熔融指数为6-8g/10min的PFA,外护层最薄点厚度为1.3-1.4mm,平均厚度为1.5-1.6mm,挤包外护层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7.0mm。
[n0015]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n0016] 步骤一:内导体绞合:内导体采用1+6的紧压型线绞合结构,内导体的内层为位于中心的一根直径2.66mm的软圆铜丝,外层为6根2.1*3.23mm梯形型线左向绞制于内层外部,形成所述内导体;
[n0017] 步骤二:在内导体的外部使用聚酰亚胺薄膜带进行绕包并形成所述屏蔽,搭盖率不小于30%,然后经过烧结处理;
[n0018] 步骤三:在所述屏蔽外利用绝缘挤塑模具将PFA挤出并形成所述绝缘层;
[n0019] 步骤四:在所述绝缘层的外部使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进行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形成绝缘屏蔽,然后进行烧结处理;
[n0020] 步骤五:在所述屏蔽层外采用15根0.72*2.65mm型线导体紧压绞合,形成外导体,绞合节距为164~190mm,此时得到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2.6mm;随后,采用0.1mm屏蔽用软铜带间隙绕包,间隙搭盖率-100%,形成铜带绕包;
[n0021] 步骤六:在所述铜带绕包的外部使用薄型阻燃布带进行绕包,形成所述绕包,搭盖率不小于15%,并放置在烘房进行充分干燥处理;
[n0022] 步骤七:在所述绕包的外部采用高强玻璃纤维丝编织,形成玻纤保护层,编织密度不小于95%,节距30~40mm,编织角度为40°~50°,并放置在烘房进行充分干燥处理;
[n0023] 步骤八:在所述玻纤保护层外利用挤塑模具将PFA挤出并形成所述外护层,得到所需电缆,所得电缆通过直流耐压试验21kV/5min不击穿,且-276℃低温拉伸不开裂。
[n0024] 进一步的,步骤三和步骤八中,所述PFA的熔融指数为6-8g/10min,具有优异的加工流动性,确保挤出平稳、光滑,无竹节、沙眼等缺陷,所述绝缘层和外护层放入120±10℃的烘箱中烘干1±0.5h。
[n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n0026] 1)内导体采用1+6的紧压绞合型线结构,中心一根直径2.66mm软圆铜丝,外层6根2.1*3.23mm梯形型线左向绞制成内导体,有效控制内导体外径,并且使外圆表面更为光滑、圆整且单丝间基本无间隙,确保内导体外部的屏蔽绕包平整,使烧结更为光滑、平整,确保绝缘层挤出平稳、厚薄均匀,绝缘层内部冷变应力小,防止开裂,加工成本低廉;
[n0027] 2)外导体采用15根0.72*2.65mm型线导体紧压绞合结构,绞合节距为164~190mm,外导体绞合紧凑,表面圆整、光滑,加工成本低廉;
[n0028] 3)本实用新型的内导体和外导体采用型线结构,在同等截面电阻相同的情况下,外径比常规绞合导体外径(常规绞合导体外径7.7mm)小的多,制备所得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的外径减小,用材少,成本低,安装使用便捷,且表面更光滑、没有缝隙;外导体与内导体内外互联,起到内导体屏蔽作用的同时并均化了内导体电场强度;
[n0029] 4)由聚酰亚胺薄膜带、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烧结形成的屏蔽层绝缘电阻大、耐电压强度高,能有效隔绝绝缘层与外导体间感应电压,保障电缆电性能稳定,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铜带绕包间隙绕包确保外导体缠绕紧密、无跳浜、均匀场强效果;
[n0030] 5)通过设置玻纤保护层提高电缆的耐用性,即使在外护层失效情况下亦能有效保护电缆内部正常运行,提高产品的使用稳定;
[n0031] 6)绝缘层厚度能够保证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具有较高的绝缘电阻、耐电压强度及低的介电损耗,抗击穿性能优越,大大提高电缆的安全性能和保持电缆传输的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n0032] 7)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对于在耐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方面都有考虑,将绝缘或护套挤塑模具的拉伸比、配模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在直流耐压试验21kV/5min不击穿且在-276℃超低温环境下拉伸不开裂,也不易发热过载,电性能稳定,使用寿命较长,是一款适用于超低温场合的定制产品。
[n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n003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塑模具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n0035] 1、内导体;2、屏蔽;3、绝缘层;4、绝缘屏蔽;5、外导体;6、铜带绕包;7、包带;8、玻纤保护层;9、外护层。
[n0036]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n0037] 如图1-2所示,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1、屏蔽2、绝缘层3、绝缘屏蔽4、外导体5、铜带绕包6、包带7、玻纤保护层8和外护层9,由内导体1、屏蔽2和绝缘层3组成的绝缘线芯的外径不大于11.1mm,内导体1与外导体5内外互联,起到内导体1屏蔽作用的同时并均化了内导体1电场强度。
[n0038] 内导体1采用紧压绞合型线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为位于中心的软圆铜丝或其绞合导体,采用若干根梯形型线紧压绞制于内层外部形成外层,外层绞向为左向,外层节距为82~117mm;绞合后,内导体1的外径不大于6.9mm。
[n0039] 屏蔽2为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带绕包于内导体1外部再经烧结而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7.1mm;聚酰亚胺薄膜带具有厚度薄、重量轻、介质损耗低且受温度和信号频率变化影响小、介电常数稳定、耐高低温性能优异、耐候性能好等特点。
[n0040] 绝缘层3的最薄点厚度控制在1.70-1.75mm,平均厚度1.8-2.0mm,绝缘层3的厚度能够保证电缆具有较高的绝缘电阻、耐电压强度及低的介电损耗、抗击穿性能优越,提高电缆的安全性能和保持电缆传输的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n0041] 绝缘屏蔽4为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绕包于绝缘层3外部再经烧结而成,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1.2mm;由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烧结形成的绝缘屏蔽4的绝缘电阻大、耐电压强度高,能有效隔绝绝缘层3与外导体5之间的感应电流,保障电缆电性能稳定,提高产品的使用稳定性。
[n0042] 外导体5采用若干根型线导体紧压绞合而成,绞合紧凑,表面光滑、圆整,绞合节距为164~190mm,绞合外导体5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2.6mm。
[n0043] 外导体5外部绕包有铜带绕包6,铜带绕包6采用屏蔽用软铜带间隙绕包,间隙搭盖率-100%,确保外导体5缠绕紧密、无跳浜、均匀场强效果。
[n0044] 包带7采用0.05mm薄型阻燃布带,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3.3mm。
[n0045] 玻纤保护层8采用高强玻璃纤维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95%,节距30~40mm,编织角度为40°~50°,编织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3.7mm。
[n0046] 外护层9采用熔融指数为6-8g/10min的聚四氟乙烯PFA,外护层9的最薄点厚度控制在1.3-1.4mm,平均厚度1.5-1.6mm,挤包外护层9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7.0mm。
[n0047] 外护层9与绝缘层3的挤出原理类似,利用相应的挤塑模具(如绝缘挤塑模具、护套挤塑模具)将熔融指数为6-8g/10min的聚四氟乙烯挤出形成外护层9或绝缘层3,熔融指数为6-8g/10min的聚四氟乙烯具有优异的加工流动性,确保挤出平稳、光滑,无竹节、沙眼等缺陷;挤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挤塑模具的模具配置参数包括拉伸比K、配模系数δ,拉伸比K、配模系数δ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n0048] K=(D 2-D 2)/(d 2-d 2) (1)
[n0049] δ=(D/d)/(D/d) (2)
[n0050] 其中,D为挤塑模具模套孔径,单位mm;D为挤塑模具模心口外圆直径,单位mm;d为绝缘线芯直径,单位mm;d为导体直径,单位mm;K的取值范围1~50,δ的取值范围1.01~1.1。
[n0051]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n0052] 步骤一:制备内导体1;
[n0053] 步骤二: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带在内导体1外进行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随后进行烧结处理,形成屏蔽2;
[n0054] 步骤三:在屏蔽2外利用适配的挤塑模具将熔融指数为6-8g/10min的聚四氟乙烯挤出而成绝缘层3,在挤出前将聚四氟乙烯原材料放入120±10℃的烘箱中烘干1±0.5h,充分干燥,备用;挤塑模具的挤出机身温度从第一区至第四区依次控制在320℃~340℃、340℃~360℃、360℃~380℃、380℃~400℃;法兰温度控制在380℃~400℃,机头温度控制在375℃~410℃;出料表观均匀、光滑、流动性好,由此生产出的绝缘层3具有超耐低温、不易击穿、不易开裂、电性能稳定、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
[n0055] 挤塑模具的拉伸比K、配模系数δ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n0056] K=(D 2-D 2)/(d 2-d 2) (1)
[n0057] δ=(D/d)/(D/d) (2)
[n0058] 其中,D为挤塑模具的模套孔径,单位mm;D为挤塑模具的模心口外圆直径,单位mm;d为由内导体1、屏蔽2和绝缘层3组成的绝缘线芯直径,单位mm;d为导体直径,单位mm;K的取值范围1~50,δ的取值范围1.01~1.1;
[n0059] 步骤四:在绝缘层3外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绕包后烧结,形成绝缘屏蔽4,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的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外径不大于11.2mm,具有绝缘电阻大、耐电压强度高、能有效隔绝绝缘层3与外导体5间感应电压、保障电缆电性能稳定,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n0060] 步骤五:在绝缘屏蔽4外采用若干根型线导体紧压绞合,绞合节距为164~190mm,外径不大于12.6mm,形成外导体5;外导体5外采用屏蔽用软铜带间隙绕包,间隙搭盖率-100%,形成铜带绕包6;
[n0061] 步骤六:在铜带绕包6外部使用薄型阻燃布带进行绕包,形成绕包7,搭盖率不小于15%,放置在烘房进行充分干燥处理;
[n0062] 步骤七:在绕包7外部采用高强玻璃纤维丝编织形成玻纤保护层8,编织密度不小于95%,节距30~40mm,编织角度为40°~50°,并放置在烘房进行充分干燥处理。
[n0063] 步骤八:利用适配的挤塑模具将熔融指数为6-8g/10min的聚四氟乙烯PFA挤出在玻纤保护层8外,形成外护层9,最终得到所需产品,能确保电缆由通过直流耐压试验21kV/5min不击穿,且-276℃低温下拉伸不开裂;
[n0064] 挤塑模具的拉伸比K、配模系数δ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n0065] K=(D 2-D 2)/(d 2-d 2) (1)
[n0066] δ=(D/d)/(D/d) (2)
[n0067] 其中,D为护套挤塑模具的模套孔径,单位mm;D为护套挤塑模具的模心口外圆直径,单位mm;d为绝缘线芯直径,单位mm;d为导体直径,单位mm;K的取值范围1~50,δ的取值范围1.01~1.1。
[n0068] 实施例1
[n0069] 如图1-2所示,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1、屏蔽2、绝缘层3、绝缘屏蔽4、外导体5、铜带绕包6、包带7、玻纤保护层8和外护层9,由内导体1、屏蔽2和绝缘层3组成的绝缘线芯的外径不大于11.1mm,外导体5与内导体1内外互联,起到内导体1屏蔽作用的同时并均化了内导体1电场强度,铜带绕包6间隙绕包;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在超低温环境中不易击穿、不易开裂、不易发热过载,电性能稳定,使用寿命较长。
[n0070] 内导体1采用1+6的紧压绞合结构,内导体1包括内层和外层,中心为一根直径2.66mm的软圆铜丝,此为内导体1的内层,6根2.1*3.23mm梯形型线紧压绞制于内层外部后形成外层,外层绞向为左向,外层节距为82mm,绞合后内导体1的外径不大于6.9mm。
[n0071] 屏蔽2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带绕包、烧结而成,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7.1mm。
[n0072] 绝缘层3最薄点厚度1.72mm,平均厚度1.9mm,确保了电缆的抗击穿性能。
[n0073] 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绕包、烧结而成的绝缘屏蔽4的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外径不大于11.2mm,绝缘电阻大、耐电压强度高,能有效隔绝绝缘层3与外导体5之间的感应电流,保障电缆电性能稳定,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n0074] 外导体5采用15根0.72*2.65mm型线导体紧压绞合而成,绞合节距为164mm,绞合外导体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2.6mm。
[n0075] 外导体5外部绕包有铜带绕包6,铜带绕包6采用0.1mm屏蔽用软铜带间隙绕包,间隙搭盖率-100%,确保外导体5缠绕紧密、无跳浜、均匀场强效果。
[n0076] 包带7采用0.05mm薄型阻燃布带,绕包包带7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3.3mm。
[n0077] 玻纤保护层8采用高强玻璃纤维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95%,节距30mm,编织角度为45°,编织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3.7mm。
[n0078] 外护层9采用熔融指数为7g/10min的聚四氟乙烯PFA,具有超耐低温、耐酸碱腐蚀、耐油、耐候性等特点,外护层9的最薄点厚度控制在1.35mm,平均厚度1.5mm,挤包外护层9后的外径不大于17.0mm。
[n0079] 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n0080] 步骤一:内导体1采用1+6的紧压绞合型线结构,中心为一根直径2.66mm的软圆铜丝,软圆铜丝的外层为6根2.1*3.23mm梯形型线紧压绞制,外层绞向为左向,外层节距为82mm,绞合后内导体1的外径不大于6.9mm。
[n0081] 步骤二:屏蔽2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带进行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随后进行烧结处理。
[n0082] 步骤三:绝缘层3选用熔融指数为7g/10min的一次新料PFA,在挤出前放入120±10℃的烘箱中烘干1±0.5h,充分干燥,备用;
[n0083] 在本实施例1中,采用氟塑料65挤塑机等挤塑模具生产绝缘层3,挤出机身温度从第一区至第四区依次控制在320℃~340℃、340℃~360℃、360℃~380℃、380℃~400℃;法兰温度控制在380℃~400℃,机头温度控制在375℃~410℃;出料表观均匀、光滑、流动性好,由此生产出的绝缘层3具有超耐低温、不易击穿、不易开裂、电性能稳定、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
[n0084] 氟塑料65挤塑机的拉伸比K、配模系数δ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n0085] K=(D 2-D 2)/(d 2-d 2) (1)
[n0086] δ=(D/d)/(D/d) (2)
[n0087] 其中,D为氟塑料65挤塑机的模套孔径,单位mm;D为氟塑料65挤塑机的模心口外圆直径,单位mm;d为绝缘线芯直径,单位mm;d为导体直径,单位mm;K的取值范围1~50,δ的取值范围1.01~1.1。
[n0088] 步骤四:在绝缘层3外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绕包后烧结,形成绝缘屏蔽4,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的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外径不大于11.2mm,具有绝缘电阻大、耐电压强度高、能有效隔绝绝缘层3与外导体5间感应电压、保障电缆电性能稳定,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n0089] 步骤五:在绝缘屏蔽4外采用15根0.72*2.65mm型线导体紧压绞合,绞合节距为164mm,外径不大于12.6mm,形成外导体5;外导体5外采用0.1mm屏蔽用软铜带间隙绕包,间隙搭盖率-100%,形成铜带绕包6。
[n0090] 步骤六:在铜带绕包6外部使用薄型阻燃布带进行绕包,形成绕包7,搭盖率不小于15%,放置在烘房进行充分干燥处理;
[n0091] 步骤七:在绕包7外部采用高强玻璃纤维丝编织形成玻纤保护层8,编织密度不小于95%,节距30mm,编织角度为45°,并放置在烘房进行充分干燥处理。
[n0092] 步骤八:利用护套挤塑模具将熔融指数为7g/10min的聚四氟乙烯PFA挤出在玻纤保护层8外,形成外护层9,最终得到所需产品,能确保电缆由通过直流耐压试验21kV/5min不击穿,且-276℃低温下拉伸不开裂;
[n0093] 护套挤塑模具的拉伸比K、配模系数δ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n0094] K=(D 2-D 2)/(d 2-d 2) (1)
[n0095] δ=(D/d)/(D/d) (2)
[n0096] 其中,D为护套挤塑模具的模套孔径,单位mm;D为护套挤塑模具的模心口外圆直径,单位mm;d为绝缘线芯直径,单位mm;d为导体直径,单位mm;K的取值范围1~50,δ的取值范围1.01~1.1。
[n0097] 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的部分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n009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屏蔽、绝缘层、绝缘屏蔽、外导体、铜带绕包、包带、玻纤保护层和外护层,所述内导体与外导体分别采用紧压型线绞合结构,内导体的外径不大于6.9mm,由内导体、屏蔽和绝缘层组成的绝缘线芯的外径不大于11.1mm。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采用1+6的紧压绞合型线结构,所述内导体包括由软圆铜丝制成的内层和采用若干根梯形型线紧压绞制于软圆铜丝外部形成的外层,外层绞向为左向,外层节距为82~117mm。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带绕包于内导体外部再经烧结而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7.1mm。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最薄点厚度控制在1.70-1.75mm,平均厚度1.8-2.0mm。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屏蔽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带绕包于绝缘层外部再经烧结而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0%,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1.2mm。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采用15根0.72*2.65mm型线导体紧压绞合而成,绞合节距为164~190mm,绞合外导体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2.6mm。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带绕包采用间隙绕包。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带绕包于铜带绕包外部,绕包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3.3mm。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保护层采用高强玻璃纤维丝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95%,节距30~40mm,编织角度为40°~50°,编织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3.7mm。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最薄点厚度为1.3-1.4mm,平均厚度为1.5-1.6mm,挤包外护层后的电缆外径不大于17.0mm。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017018A|2011-04-13|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30772U|2012-05-23|环保型机车用电缆
WO2021135051A1|2021-07-08|一种船舶及海工平台用轻型变频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8413B|2017-10-17|一种半圆导体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14336436U|2021-10-01|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
CN112820469A|2021-05-18|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
CN201655377U|2010-11-24|耐热阻燃型变频电缆
CN111785420A|2020-10-16|一种高压硅橡胶软电缆及其加工工艺
CN209471767U|2019-10-08|一种特种复合塑料绝缘及护套屏蔽电源软电缆
CN2701028Y|2005-05-18|一种微波炉电源变压器专用高温高压电线
CN201465597U|2010-05-12|一种绝缘橡套电缆
CN212967187U|2021-04-13|一种具备抗压保护功能的电缆
CN210467364U|2020-05-05|一种瞬间脉冲同轴软电缆
RU2338279C2|2008-11-10|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кабель связи
CN209312481U|2019-08-27|一种机车车辆用通信电缆
CN104183322B|2017-02-15|三代非能动核电站和缓环境1e级仪表电缆及生产方法
CN202736524U|2013-02-13|一种耐超低温、高压的仪表控制电缆
CN209880189U|2019-12-31|一种煤矿变频装置用高压防爆高阻燃橡套软电缆
CN213660017U|2021-07-09|一种6+1型线缆
CN208478010U|2019-02-05|一种光纤电力电缆
CN211906994U|2020-11-10|一种空心式超轻型稳相电缆
CN102290133A|2011-12-21|一种水下电缆
CN108666018A|2018-10-16|野外变压器与架空线连接用电力电缆
CN210837256U|2020-06-23|一种柔性阻燃耐油中压风能电缆
CN112071500B|2021-06-22|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及制造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08546.9U|CN214336436U|2021-02-03|2021-02-03|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CN202120308546.9U| CN214336436U|2021-02-03|2021-02-03|一种lng超低温直流型线中压同轴电缆|
[返回顶部]